在設計中探索家的意義—天倫之樂的容器

活動報導

2020.08.13

前言

  閱歷豐富的父親曾告訴我:「沒有甚麼快樂,是比得上天倫之樂的」。記得當時這句話對我而言,比任何設計理論或大師作品都來得令人振聾發聵。尤其是當見證過許許多多吸睛的空間設計作品,在完工後美則美矣,使用上卻乏人問津之後,不禁讓人反思過去曾經嚮往的美好住宅空間樣態,對實際生活上還有多少價值與意義。我相信「家」的價值絕不僅止於空間靜態畫面的欣賞,應該要關照的是這些空間如何被家庭需要! 



     基於這樣的理念,很高興集團有將捷家和這樣一個完整建案,讓我們建築師事務所及和群室內設計團隊能同時在建築、室內設計、庭園景觀領域較完整地落實集團的造屋理念,全面打造一個理想家園。


基地概述

         本案區位交通便利,非常適合台北市民輕移民到此地落腳安家。基地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吉安街與安和路1段交叉口之西南側,基地面積達一千六百餘坪,是大台北地區難得的住宅區大基地開發。全案以都市更新方式進行,由於已取得全數地主的同意,也免除了權利變換的冗長程序。


基本空間配置架構

  整個社區分為三棟,各棟之服務核設於各建築物中央,精簡整體平面空間為四拼(二~四房產品),不但每戶住宅單元內皆具通風採光的舒適性,也創造服務核自然通風的公共環境,減少步行距離,如此佈局有節能上的優勢。一樓、二樓除了鄰接面設置店鋪及部分管理委員會使用空間外,有許多可供利用的公共設施空間,三樓以上規劃為住宅單元,地下四個樓層設置平面車位,結合結構模矩與車位的考量,達到了滿足一戶一車位的效率性。全案整體公設比控制在30%,在設施豐富的社區個案中,應屬難得。這是我們落實集團價值觀「健康、經濟」的第一步。



外型立面的雕琢

  因位處交通要津,天際線的創造成為重要課題。我們藉由拉高建築量體降低建蔽率,爭取留設較大人行空間,提高建築量體與外在環境的鄰接面,拉開棟距以減少日照、陰影之影響,維持採光充足、自然通風的舒適生活環境。



建築意象以「門戶」作為概念,融合當地新店溪綠洲畔潺潺流水、遠山疊翠、背山面水的景致,形塑「山水之門」。建築物呈現出來的簡潔、方正,可與附近住宅區建築群造型相搭配協調。此外,入口大門型式及挑簷設計、屋頂突出物格柵美化處理、及夜間照明的不同時段規劃,都是本案想要追求Fabulous的具體表現。



悉心營造「家」的和樂場所

         從孩童嬉戲、青少年社交、青壯年工作舒壓,以及退休的含飴弄孫…,都是我們在規劃設計中想要促成的空間功能。基於對於家庭價值的探索與重視,從入口接待大廳、副廳、各式公共設施休憩空間、生態景觀內庭…到居住單元的設定與設計手法,都源自於對一個和樂家庭的場景想像。     總體規劃上,結合環境特色及地域生活機能,透過整體生活提案,落實轉化為規劃設計概念與手法,目的就是希望提供大台北地區一個新優質生活社區之選項,為社會孕育出更多的家庭和樂之美。



取得銀級綠建築標章,同時建構生意盎然的生態庭園

  在家和案以取得銀級綠建築標章六大指標(綠化量、基地保水、日常節能、室內環境健康、水資源、汙水垃圾改善)為對環境關照的基本要求,同時在有限的開放空間內邀請朱清煌老師(生態設計專家),悉心規畫建構自然環境的生物食物鏈(生態池+生態廊道),除了管理維護的低成本外,與一般純視覺景觀的建案亦有所區隔。此外,也充分利用登高望遠的優勢,規劃舒適的屋頂景觀庭園,以利住戶能充分領略周遭環境之美。



對永續建築的追求--物業管理的前期導入

  完工交屋後才是建築運作的開始。對住戶而言,以合理的管理費來支持社區各種軟硬體設施維持良好運作,是一個優質社區的基本要件。本案在規劃設計期間受到黃世孟老師(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)的參與指導,試圖從建築物生命週期的角度,審視建築從出生(完工)起永續利用的總體效益及成本,考量檢討日後管理維運上的需要,減少保全哨數量、妥為安排管理櫃台設備及後勤空間、防災空間之位置的選定、建材的易清潔性及燈具的更換、垃圾處理…等,並結合中華電信導入智慧建築相關系統,達到節能及易於管理的目的。唯有對環境更多的觀察、對建築本身更深度的思考,以及對使用者(住戶)需求更進一步的關照來催生一個建案,才能真正帶動區域朝優質環境邁進。


結語

  每當想到我們正在設計297個家庭場域,就感到責任重大,這裡可能是數百個孩童的童年記憶空間,也可能是許許多多年邁雙親的退休生活場所,更是每一對年輕夫妻築夢踏實的重要堡壘。如果說要有甚麼中心思想的話,應該是「希望透過我們設計的產品,讓每個家庭過得更好更快樂」,我想這就是集團價值觀「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」的具體實踐吧!